一学院一特色

【物电学院】足履实地 不骛虚声

作者:张星雨 方书梅   来源:物电学院   时间:2019年04月30日 08:1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物电学院学生斩获了全国二等奖、湖南省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名本科生获一等奖;第九届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中,物电学院学子囊括了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1项三等奖。过去的一年里,物电学院学生还拿下了“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示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物电学子几乎从未缺席,并且收获颇丰。

“3+1”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大二晚自习制度、班级学风定制度、精品课程过验收;以学生为本,重点帮扶,全员监督,抓严四项检查,工作分细、责任落实。

一桩桩喜讯,一件件实事,离不开物电学院平日的学风建设和育人理念,稳步发展的物电学院,更离不开它始终怀揣着的实干精神。

 

以实践育人,恪守教学初心

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躬亲实践、思学结合,以实践为基石,物电走出了育人新方向。


“我让两个学生上来高举双手贴在黑板上,互相拉着对方,演示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结果我没料到上来的两个男生身高差距特别明显,矮个子根本牵不到高个子的手。”

“两个男生急了,我也急了,台下那么多评委等着看我如何收场呢。最后出现了一个大反转,你们猜怎么着?”

岳阳市五里中学小小的会议室里,一名中学教师正神采飞扬地讲述着他当年拿下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时的情景。窗外一群小脑袋趴在窗户上,时不时踮下脚,摇摇晃晃地看着会议室内这群陌生的“大孩子”——坐在会议室内听着教师讲课的,不是穿着统一校服的中小学生,而是比他们普遍高上一个脑袋的大学生,物电学院师范专业大二的学子们。

此时此刻,物电学子们被老师口中的反转吊足了胃口,纷纷抬着头若有所思地看着老师。

“那个矮个子男生非常的聪明,他急中生智,站在高个男生的后面把手搭在了他肩膀上,换一种方式完美演绎了并联。当时全场都不约而同鼓起了掌,我就知道,我这堂课,成功了。”

得知后续的学子们在满足了好奇心之余,也小声地讨论起应变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怎么会坐在中学的校园里,听中学教师讲课呢?

这是物电学院李奇云老师特意为大二的师范学子们安排的一次见习,也是物电所有师范生必经的一堂课——站在教师的角度,以与学生时代完全不同的心态和目光,重新旁听一场中学的物理课,然后以未来教师的身份同大前辈交流学习。

“让课堂出彩的关键,是让学生出彩。”这是这堂课的传授者,五里中学任杰老师,曾经夺下全国教学大赛桂冠的湖理校友,送给未来同行的一句经验之谈,也是物电学子在这堂特殊的课中,感触最深的一句箴言。而这样多年沉浸于中学教学工作而得出的论解,是物电学子们在大学课堂上难以听到的。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带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来听任杰老师的课呢?我想让你们知道,作为师范生,在大学最重要的不是拔高多少物理专业知识,而是学会如何为人师,何为教学。我希望你们在重新亲身体验中学课堂时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来上好这堂课。”在物电学子们与任杰老师的交流临近尾声时,李奇云也向他的学生们表明了初衷。

跳脱出大学的课堂,让学生从实践体会中,切实感受自己的专业,这是李奇云老师的理念,也是整个物电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

这一实践育人理念,物电学院也绝不局限于师范专业。对于电子、光电等其他专业,物电学院也根据专业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给学生铺设了不同的实践教学之路。

深化实践育人理念,物电学院选择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联模式。物电学院与深圳中认通测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和岳阳市五中等3所学校达成合作,将其建设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物电与深圳中认通测检验技术有限公司、岳阳大陆激光有限公司、惠州信华精机有限公司3家企业签订了“3+1”联合培养协议,选派了四十余名毕业生分别前往三家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与广州粤嵌科技有限公司不仅签订了合作协议,还共建了创新实验室,并邀请粤嵌公司的工程师对物电的学子进行多次的长期培训。“让他们实实在在参与企业生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产业中上游的导向,积累人脉,同时让他们提前了解工作,适应社会,他们反过来也会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谈及这种“3+1”模式,物电学院院长李宏民说,“我们不会强人所难逼学生留在那里,但你自己有多少实力,待不待得住,吃不吃得下这个苦,学生自己心里会明了。”

在物电学院的传统中,实践二字远远不止体现在见习或实习这一项中。

“一直以来,物电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学院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各类竞赛。”党总支书记罗文华介绍道。在大赛的准备阶段,物电学院都会多次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并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动员宣讲。整个集训和竞赛期间,物电学院在信息收集、学生组织、竞赛策略、指导教师安排、场地经费保障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除各项学科竞赛外,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物电学院积极打造光电技术与应用物理创新训练中心。中心在2014年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绩效评估工作,2015年实验室进一步优化以“638”结构为核心的创新训练体系,加强硬件、软件训练平台、“双能型”创新训练教师、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教学资料的建设。中心组织学生在《物理学报》《电子技术》等国内著名期刊上公开了10篇创新训练学术论文,成功制作了20余件创新作品,主持了1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创新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项目。

作为理工科专业,带领学生从事科研项目工作是物电实践教学板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物电近几年的科研项目中,《银纳米岛状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偏振光散射的传输特性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复杂流动特性研究》、《氧等离子体处理法实现GaN基大功率开关器件的基础研究》等校级科研项目参加人员名单里,都出现了学生的名字。在2015至2017短短三年内,物电学院指导学生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仅2015年,就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此外,2016级物理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在专业期刊《中学物理教学探讨》上发表了3篇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并获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具展评一等奖。

 

从课堂着手,实抓学风学纪

严管、严抓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物电学院从课堂入手,做细做实做深,学风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学风建设制度方面,物电有一大特色——全校规定大一必须上早晚自习,唯有物电学院,将自习制度延续到了大二学年。物电这项制度,得益于其学院独用一栋教学楼的资源优势,但关键,还是出自它的实干主义——严抓学风不是虚喊的口号,不让教室空着,最大程度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物电坚持每周出一次考勤表,不但记录着大一学生的早晚自习、所有学生的课堂出勤,大二的晚自习出勤情况也每天都有专人记录,出勤率也很理想。“一是物电的专业课多,作业也布置得不少,有了晚自习,学生会更自觉更高效地完成作业;二是教室的学习氛围是肯定高于寝室的,很多学生不会勤于上图书馆,通常都会宅在寝室;三是大学生的出行安全也存在很多隐患,让他们上晚自习,可以减少他们晚上出校的频率,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谈起让学生上晚自习的初衷,物电学院总书记罗文华解释道,“教室有限,不然大三也可以组织上晚自习。”也许在别人眼里,物电的教室已经够多了,可在物电的负责人们眼中,给学生学习的资源,永远不会有多。

物电学院的实干主义贯彻到了什么地步呢?不仅教师重视学风,学生也在抓。

在物电学院18级电子班中,由学生自己制订的一套学风建设制度悄悄萌了芽。

这套制度的发起者,是他们的助理班导,物电学院16级电子专业的廖金艳。“我们班53个男生,8个女生,男生通常都比女生顽皮一些,男生一多,学风就难抓了。”军训过后,虽然按照物电惯例,助班工作已结束,廖金艳也时常会去看望电子班的学弟学妹。这一看望,就让她急了。“我发现很多男生上课不积极,软绵绵趴桌子上睡觉,这样下去怎么行。”那次回去后,她便召集班干部开了一次班会,针对班上学风不振的状况制定一份整改计划。

2018级电子班的学生们,分条列纲,将上课睡觉、闲聊讲私话、玩手机等列入班委重点观察提醒的现象,一经发现,便落实到人名、课程,一一记录下来,采取惩戒措施。一来二去,课堂风纪明显改善了不少。

课上,他们绝不让第一排空着;课下,他们尝试题海战术。英语难懂,那就多做几篇阅读。理科不同于文科,好记性远不如烂笔头。每个题型了熟于心了,所谓的‘难’便也没那么难了。廖金艳将她的学习经验传授给了18级新生们。

整改在18级电子班有所成效后,现在物电学院已经开始计划将其推行至学院所有18班级当中,让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大一学子们共同遵循,牢固基础。

课堂质量是学风最直观的体现。物电始终立足于课堂,用一门门高效高质高要求的精品课程,彰显了学风的优良。

2015年,物电学院《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固体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等四门课程通过了学校的精品课程验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网络课程》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高校工科组二等奖;《电路分析》被评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

2016年,物电学院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质量标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被评为校级优秀培养方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校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光电图像处理》、《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三门课程通过精品课程验收;《电动力学》、《电路分析》被确立为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2017年,物电学院以本科审核评估为契机,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又选建了《半导体物理》、《光电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六门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

这样的精品课程背后,离不开物电教师的辛勤耕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物电经常开展以教研室为主体的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的要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课堂。

 

以学生为本,将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目的,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充分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物电学院将工作落实,践行以本为本新标杆。

“这次将大家召集起来,就是希望大家共同见证,保证奖金评定的绝对公平与透明。”会议室里聚集了物电学院各方学生——筛去参与评选人员后的保证无利益冲突的各班班委等学生代表,“针对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比制度,学院具体将这样实施……”

物电学院选择让无利益相关的学生参与见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学子们安心、放心、宽心。“我绝不允许任何人为的、其他力量的操控,更不允许丝毫的腐败!”负责物电奖学金评定的孙亚辉也多次在学生面前承诺。

为确保奖助学金的意义得到真正发挥,学院提出两个回归标准——奖学金回归到学业优秀标准,助学金回归到家境贫困标准。

为扩大受益面,学院将奖助学金严格区分,尽量避免两项重复,将助学金留给更多贫困生。并且,学院会根据反馈,调查学生实际情况。“如果按照成绩评比,那便永远没有他的份。”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给张恒道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成绩不佳,但家境十分贫困,于是学院根据情况和所得资料按照最终确立的制度给予他二等助学金。

但对于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学院则是以综合成绩作为助学金的评比标准,这在维持相对公平的同时也更能激励后进生学习。

物电学院始终坚持将工作落实到位。在申请的流程中,学院首先实行的是由上而下的通知,再是自下而上的反馈。这是公平。只论材料不论个人,如果有学生对于公布情况不认同,可以举报。这是公正。将评比情况和结果公示,不允许有人为和其他力量操控。这是公开。“公平、公正、公开,我们虽说不能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但可以说做到了让所有人都接受。”院长李宏民说,“我们在此让学生感受到了公平公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风。”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规划,学院认为引导和规范必不可少。

在开学第一天,学院便下达班会通知,组织各班召开班会,当天,学生干部巡查进行签到和拍照,并了解各班班会情况。平日里,学院重视学生学籍预警和学籍处理工作,落实考级、考风考纪、奖学金评定、后进学生转化、班风形成、学生到课率等工作;严抓学生文明纪律教育,建立了辅导员学风巡查制度,并制定学生缺勤周度报表,定期检查学院生活制度执行情况,重点做好早锻炼、晚自修、课堂纪律和寝室卫生四项检查,从方方面面落实学风建设。

物电学院研究生报考率高达55%,其原因离不开学院提前一年就进行的考研动员,更离不开考研专干和所有教师的努力——考研前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复习指导分组,全方位提供考研咨询和帮助,复试前及时跟踪联系,与同学们共战到最后。

针对物电学子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物电学院也由负责人带头,发动一众教师的力量,齐心合力攻克这道难题。

当出现成绩不理想,甚至影响毕业证和学位证获取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奋起直追?“当自律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有义务对其进行他律。”党总支副书记张陈武直言。对此,物电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系列措施。

对于因拖欠学分太多而留级的学生,学院除了安排专门的教室组织自习之外,副院长李科敏还每天亲自监督学生写学习计划,时刻跟踪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

由辅导员牵头,安排学业优秀的学生与相对落后的学生结队学习,实行针对性个别帮扶、任务分解;学期的后面一个半月左右,学院安排相对落后的学生进行自习,积蓄能量,备战期末考试;开学第一周,学院会将需要补考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自习,直面补考;同时,相关教师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家校联合,加强师生沟通。

物电学院给所有备研的学子分组配备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考研复习指导,并且发动了所有教师的人脉关系,为学子搭桥助力,即便是考完后,考研专干也会继续跟踪关注后续发展,“我们会一路陪伴到底。”张恒道老师的一句鼓励也曾让学生在高压下露出笑容,“坚持考完试,成功一大半。”

物电学院在学风考风建设上的实干精神也扩散到了体育领域。从教师到学生,他们都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本着“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好”的理念,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到训练中。在物电的一间教师办公室内,墙上挂满了一排的荣誉锦旗——都是物电教师在各项体育比赛中的辉煌战绩。在刚结束不久的全校大学生运动会上,在非专业组甲组中,物电学院拿下了男子总分冠军和女子总分第三的好成绩,斩获团体最高分。有学生笑称,“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学习不是?”而学院则是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同样怀有竞技精神,与难题作斗争,与自己作斗争,承载荣誉,开创辉煌。

物电学院上至学院领导,下至每位教师,形成了一个只管埋头做事的务实整体,他们将工作做实,将责任落实,将目光锁实,以“实”劲为物电代言。(学生记者/方书梅 张星雨 责编/田夏)